(通訊員 羅玲函)中國航發四川燃氣渦輪研究院是我國航空發動機三大主機所之一,擁有多臺航空發動機試驗設施,長期以來一直承擔著國家自主發展航空動力技術研發的重任。
為了保證試驗設備運行安全穩定,試驗數據詳實可靠,每年8月,中國航發四川燃氣渦輪研究院都會組織一場“會考”,即對院區內所有設備和管網進行檢修和更新。作為全程參與中航發基地建設的施工單位,四川安裝今年的“考卷”是試驗區與新建區域管網的碰頭施工。項目部需要在8天時間里,完成整個試驗基地管網的碰頭、檢修、更換工作。雖然時間緊,任務重,但使命必達的川安人交出了一份“滿分答卷”。
重“謀”劃 精心部署定計劃
中航發項目部今年在中航發基地先后承接了冷卻水系統、室外管線及部分總圖施工工程和3011b室外空氣總管網系統及室外綜合管網安裝工程,項目均以管道安裝為主。管道碰頭點多面廣,作業面分散在院區各地,共計有20處新建項目需與原管網貫通、16處深基坑管道碰頭、2處破路深基坑碰頭并恢復通行、6處舊設備改造更換等,組織協調難度大,這份“考卷”,需要項目部拿出真本事來應對。
項目部堅持方案與計劃先行,碰頭前的系列準備工作有條不紊推進。早在今年三月,項目部就開始了準備工作。在工程開工的第一次監理例會上,項目部就積極與建設、監理單位協調外單位施工工作面移交節點及交叉施工事宜。同時,項目部還提前梳理碰頭施工的每一個點位并策劃實施方案,編制精確到每一道工序的施工進度計劃,并細化到每個施工點位所需人員、機械及材料。
▲善建者正在進行焊接施工
耐“烤”驗 趕早搶晚保生產
時值三伏,高溫酷暑是項目部面臨的最大難題。根據項目實際,項目部制定了趕早搶晚巧打“時差戰”作戰方案。在白天艷陽高照時,停止露天作業,轉戰室內預制準備工作;在早晚氣溫相對較低時,各戰線便開始搶時間作業。隨著碰頭期越來越近,各子項目負責人快速組建起一支突擊隊,開啟“白加黑”的工作模式,在第一時間協調人力、材料、機械調配,儲備充足的應急物資,并根據不斷變化的新情況,對前期制定的施工計劃進行多次優化設計,深化施工工藝。
▲善建者正在高溫悶熱的管道內施工,汗水浸透了工作服
同時,項目部還仔細做好了高溫天氣下的各項應急保障工作。礦泉水、藿香正氣液等防暑物資源源不斷送到一線,讓在炙熱陽光下辛勤工作的“善建者”感受到了酷暑中的清涼。項目部還積極改善職工生活環境,保障生活區空調、淋浴室、食堂正常運轉,為搶工奠定堅實基礎。
▲項目部組織夜晚搶工施工
戰“泥”境 創新應用新工藝
兩場及時雨雖然緩解了高溫,但雨后的土質松軟,且存在深基坑坍塌和積水的現象,大量的泥水讓施工變得艱難。項目部以安全為本,第一時間開展排查,逐一消除暴雨過后增加的安全隱患。為順利完成此次管網碰頭計劃,項目管理團隊默契配合,部分管理人員更是直接將辦公室轉戰到了施工現場,以便實時掌控現場的施工進度、安全、質量,第一時間給予作業人員現場技術指導和協調。
▲雨后迅速排查安全隱患
項目部采取了埋地管道新的碰頭工藝,在確保管網焊接100%合格后再加整圈加強板滿焊,以保證碰頭處承壓強度與閉水性能。同時將管道回填施工提前,既避免了因下雨帶來的基坑坍塌危險,縮短了施工工期,也有效地保證了施工質量。通過項目部上下齊心協力,終于在最短時間內搶出工作面,從“泥”境中拼出一條路。
▲對基坑采取防護措施
目前,中航發試驗區與新建區域管網的碰頭施工任務已圓滿完成。在短短8天時間里,四川安裝依靠責任、專業、細致、真誠交出了一份“滿分答卷”,贏得了甲方業主的高度認可,為國家國防設施設備系上“安全扣”,為我國航空航天事業發展獻出了川安力量。